總網頁檢視次數

2014年3月7日星期五

他們不是精神病? 大腦與情緒行為的關係

他們不是精神病:
大腦與情緒行為的關係

經常聽著孩子們說:「我有精神病、同學話我黐線、話我傻、我有病要食藥…. 等對話。」

大腦的不同部位各有不同的功能,我們的行為和情緒都是被大腦控制的。如果大腦運作不協調,人的思想和情緒便會出現問題。因此,一般人認為有情緒或行為問題是有「心理病」或「精神病」。其實,從功能性腦神經角度來看,這些情緒或行為問題根源是「大腦功能」出現問題,並不是「心理」或是「精神病」的問題。他們只是腦部運作的功能不平衡,並不是體積的大小和結構的差異。因此,很多被診斷為「精神病」的患者,(例如:過度活躍、專注力不足等),常常被附帶了標籤化的負面影響。

這些孩子在學校常常不被老師了解,常被老師標籤化或經常受到處罰,更可憐的是,同學們看到這些情況,會孤立甚至欺負他。結果,如此惡性循環造成負面影響。其實他們只是「大腦功能」運作不協調而引致的問題,他們並不是「精神病」患者,孩子們往往被標籤化帶來各方面負面的影響,被人標籤令他們信心下降,久而久之他們為得到社會注意或尋求刺激,往往會做出反社會行為引起其他人注意,繼而做出一些犯罪、濫藥等反社會行為。同時,這個標籤亦往往使家長拖慢求診的步伐。

大腦與遊戲機 / 電視

** 大腦與遊戲機 / 電視

現今的家庭模式變了不少,雙職家庭越來越多,爸爸媽媽都要上班,留下孩子讓家中的長輩或外傭照顧,有什麼方法能令孩子乖乖坐定呢?

最容易就是讓孩子打遊戲機和看電視,這種缺乏戶外運動,整天面對電視和電腦的生活方式,孩子只坐著幾小時看電視,導致脊椎周邊的肌肉減少活動,繼而減少對大腦的刺激量,亦變相加劇大腦發展不協調的情況。

因為電視節目以閃爍的色彩、快速的換畫及大聲音吸引注意,讓幼兒毫無思考的空間。此外,看電視時眼球很少運動,影響眼球搜尋、瀏覽及對焦的能力發展,使閱讀習慣及主動性思維難於培養,令左右腦出現不協調的情況。當中最大影響是右腦的額葉部份,因為我們的額葉部份相對於其它部份較為重要。它控制我們的思想、行為、情緒、注意力等等。

除此,在打遊戲機期間,孩子只是運用視覺和運動區域,額葉部份相對地沒有運用。其實,父母只要控制得宜,讓孩子看電視也不是一件壞事。父母應留意每日看電視的時間,以減少孩子沉迷的情況。父母亦需選擇合適孩子能力的教育性節目,陪同孩子一起收看,並從旁講解。父母亦可向孩子發問有關節目內容的問題,以幫助提高他們的思考、組織及表達能力。

人造色素和防腐劑會有機會使兒童過度活躍的反應?

五顏六色的零食:
人造色素和防腐劑會有機會使兒童過度活躍的反應?

市面上大部分糖果、薯片、果汁和汽水都分別含有人造色素和防腐劑,食物添加劑主要作用包括延長食物的貯存時間,增加味道、香味,改善顏色賣相,促進食物的外觀和保存或增加食物的營養價值。在包裝食物上會以E及數字標示,例如E110E123E170等數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很容易接觸到加工食品,例如叉燒用了人造色素及防腐劑、麵包亦添加了色素、多種防腐劑及乳化劑;汽水、蛋糕、雪糕、糖果、果醬及各式甜品亦加入了不同的人工化學物質。

但研究指出,兒童食用人造色素和防腐劑後對行為發展有不良影響,明顯會有過度活躍的反應,如說話過多、身體不停扭動難以安坐、課堂上不專心、經常打斷別人說話等。過度活躍的反應有可能在飲食引起,因此建議減少食用人造色素和防腐劑也是其中一個避免方法。預先包裝零食含有多種化學物質,攝取太多一定損害健康,應少吃為妙,在選購零食時應多選擇天然色素和不含防腐劑之食物為佳。

俗語「七坐八爬」:寶寶不懂爬行,如何協助呢?

俗語「七坐八爬」:
寶寶不懂爬行,如何協助呢?

姿勢與平衡控制的發展也要循序漸進,通常會先維持姿勢,然後學著重心轉移,動作範圍越來越大,然後出現移動的動作,接著技巧逐漸熟練。從寶寶約6-7個月左右就會坐了,這時父母可以開始訓練寶寶爬行。為寶寶布置一個安全、寬闊的爬行空間。此時候,寶寶最喜歡的姿勢是「飛機」,把手腳舉起來不落地,保持在上面,如有「飛機」在空中飛翔。寶寶亦可以斜靠在一隻手臂,讓另一隻手自由地伸向玩具。趴著時,他可以用手臂支撐或推動,使身體轉一圈,這是他快要學會爬的前兆,距離他們真正會爬的階段只有一小步。爬行可分為肚子貼著地板爬行與肚子離開地板爬行兩種方式,通常寶寶會先發展出肚子貼著地板爬行的能力,當手腳與身體的動作控制能力進步時,會發展出肚子離開地板爬行的動作。
父母需要使用一些技巧,引起他的「爬行」的方法,如:

* 讓寶寶俯臥在床上,父母用手掌頂住寶寶的腳,寶寶就會自動地蹬住你的手往前爬。開始時寶寶可能還不會用手使勁,整個身子也不能抬高離開床, 父母不妨從旁扶助寶寶的身體,必要時可用一點外力幫助寶寶前進。

* 在練習肚子離地爬時,寶寶要先會維持四足跪姿,父母可以協助把肚子托起來,再慢慢放開,讓寶寶學著自己撐住。寶寶爬行之前,常看到在四點跪的姿勢下向前後搖動,有時會不小心跌倒的。

* 父母可以拿寶寶喜歡的玩具或奶嘴、食物等,引起他的興趣去抓取的欲望,向前面爬行。

伸閱讀:「爬行」與大腦發展:爬行有助寶寶大腦發育
http://www.doctorlee.com.hk/A06d_Child.htm


## 兒童發展障礙(自閉症、過度活躍、專注力不足、發展遲緩、學習困難) ##

認識自閉症(Autism)/專注力不足 (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發展遲緩 ( Developmental delay )/ 讀寫障礙 ( Learning disabilities / difficulties)/兒童腦脊發展(Child Chiropractic Brain)

寶寶的發展符合標準嗎?動作技巧發展


寶寶的發展符合標準嗎?

發展有序之動作技巧發展:
        嬰兒的肢體發展是由首到尾,也就是說,嬰兒先學習控制頸部,而後則是上半身、手臂,最後是下半身和腿;第二個發展是由軀幹中央向外到四肢,所以,嬰兒先學會使用手臂,再來是手掌,最後才能控制手指。

        嬰兒的身體發展是循序漸進的,從動作發展的抬頭、翻身、坐、爬、站、走,都是需要靠著腦與肌肉的協調,並經由反覆練習才能慢慢的熟練,而前一個動作的熟練,是為下一個動作發展做準備的。如果能滿足嬰幼兒的需求,給些適當的刺激,就能幫助嬰幼兒的身體和動作的發展,

        嬰兒由翻身到學步的奇妙里程,是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時間發展的。父母應先對嬰幼兒發展的順序有初步的認識,藉此留心觀察寶寶的發展。

伸閱讀:幼兒發展遲緩警訊(出生至6歲)

http://www.doctorlee.com.hk/A01_Child04.htm



認識自閉症(Autism)/專注力不足 (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發展遲緩 ( Developmental delay )/ 讀寫障礙 ( Learning disabilities / difficulties)/兒童腦脊發展(Child Chiropractic Brain)




2014年3月3日星期一

爬行與大腦:爬得多就愈聰明精叻!



爬行與大腦:爬得多就愈聰明精叻!

放手讓BB爬多點,原來可以令他的更精靈,原因是在爬行時,BB需要將頭部抬起,這樣可以訓練頸部肌肉和整合原始反射;爬行時要用到雙手和雙腳,可以有助協調左右腦發展;同時寶寶眼睛需要向前望,這樣可以訓練他的距離感和空間感,所以說愈爬得多就愈聰明精叻!

爬行動作由最初的爬行反射,經過抬頭、翻身、匍行等過程節,最終成為真正的爬行,需要經歷多次的練習,每次的練習都是對大腦有著刺激和發展。因此,學習爬行是對腦神經系統的發展和功能進行強化訓練,對於腦部的發育是很重要和有益。


伸閱讀:寶寶不懂爬行,如何協助呢? 
http://www.doctorlee.com.hk/A06i_Child.htm


認識自閉症(Autism)/專注力不足 (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發展遲緩 ( Developmental delay )/ 讀寫障礙 ( Learning disabilities / difficulties)/兒童腦脊發展(Child Chiropractic Brain)

兒童發展遲緩篇:什麼是動作發展里程?

 
兒童發展遲緩篇:什麼是動作發展里程?

BB成長過程的每個階段,都可以稱為「發展的里程碑」。雖然每個寶寶的成長速度會因遺傳、環境、營養等而略有不同,但幾個月大的BB會做什麼動作、身高體重憑是多少,都有一個概括的統計。寶寶的動作如轉身、坐、爬等都有大約的時間表,若然比時間表遲了太多才做到,又或者動作做得非常不暢順,寶寶就有可能是有動作發展遲緩的問題了。

BB發展 Checklist

想知寶寶的動作發展是否達標,以下Checklist就可以幫到你。

-3個月會抬頭(約3-4月)

-4個月會翻身(約4-6月)

-7個月會坐(7-8個月)

-8個月會爬(8-9個月)

-11至12個月會企和行(11-13個月)




認識自閉症(Autism)/專注力不足 (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發展遲緩 ( Developmental delay )/ 讀寫障礙 ( Learning disabilities / difficulties)/兒童腦脊發展(Child Chiropractic Brain)


專注力不足ADD及過度活躍症 AD/HD的孩子們:他們不是精神病

專注力不足ADD及過度活躍症 AD/HD的孩子們:他們不是精神病!

** 經常聽著孩子們說:「我有精神病、同學話我黐線、話我傻、我有病要食藥…. 等對話。」

大腦的不同部位各有不同的功能,我們的行為和情緒都是被大腦控制的。

如果大腦運作不協調,人的思想和情緒便會出現問題。因此,一般人認為有情緒或行為問題是有「心理病」或「精神病」。其實,從功能性腦神經角度來看,這些情緒或行為問題根源是「大腦功能」出現問題,並不是「心理」或是「精神病」的問題。他們只是腦部運作的功能不平衡,並不是體積的大小和結構的差異。
因此,很多被診斷為「精神病」的患者,(例如:過度活躍、專注力不足等),常常被附帶了標籤化的負面影響。

這些孩子在學校常常不被老師了解,常被老師標籤化或經常受到處罰,更可憐的是,同學們看到這些情況,會孤立甚至欺負他。結果,如此惡性循環造成負面影響。

其實他們只是「大腦功能」運作不協調而引致的問題,他們並不是「精神病」患者,孩子們往往被標籤化帶來各方面負面的影響,被人標籤令他們信心下降,久而久之他們為得到社會注意或尋求刺激,往往會做出反社會行為引起其他人注意,繼而做出一些犯罪、濫藥等反社會行為。

同時,這個標籤(專注力不足ADD, 過度活躍症 AD/HD)亦往往使家長拖慢求診的步伐。

** 其實專注力不足ADD及過度活躍症 AD/HD的孩子:他們不是精神病

伸閱讀:大腦與情緒行為的關係
http://www.doctorlee.com.hk/A06h_Child.htm


認識自閉症(Autism)/專注力不足 (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發展遲緩 ( Developmental delay )/ 讀寫障礙 ( Learning disabilities / difficulties)/兒童腦脊發展(Child Chiropractic Brain)


## 兒童發展障礙(自閉症、過度活躍、專注力不足、發展遲緩、學習困難) ##

標籤化: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ADD/ADHD)、自閉症( Autism)、讀寫障礙( Learning disabilities / difficulties) ?


標籤化: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ADD/ADHD)、自閉症( Autism)、讀寫障礙( Learning disabilities / difficulties)
標籤化帶來的影響?

的而且確,現今傳統醫學上,會依據一系列症狀將兒童界定成患有不同症狀。用心理異常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 ( DSM IV ) 來診斷此類兒童,並區分為不同的精神科症狀,最終的診斷將根據徵狀的數目,以及程度是否符合該疾病的認定標準,儘管問題可能是單獨的發生,但他們的症狀彼此之間往往有重覆的,而兒童發展問題經常伴隨著許多不同的診斷結果。父母們對於孩子被診斷為不同的精神科症狀,總是不能接受,此診斷亦會增加了標籤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其實,根據功能性腦神經( Functional Neurology )的定義,兒童發展,學習及行為的問題根源,只是左右腦功能發展不協調所引起的。現今的解決方法並沒有從整體及根源去診斷,只圍繞著徵狀去解決問題。好像過度活躍症只靠藥物控制情況,它只是將徵狀遮掩著,並沒有根治問題的根源,孩子們往往被標籤化帶來負面的影響。這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所謂治標不治本。又或是被告知孩子無藥可救,家長們要見心理或精神科醫生,去學習適應技巧來處理孩子各方面的問題。

過度活躍症AD/HD、專注力不足ADD、 讀寫障礙Dyslexia?「發白日夢」、「懶散」、「不專心」

過度活躍症AD/HD、專注力不足ADD 讀寫障礙Dyslexia?「發白日夢」、「懶散」、「不專心」

常聽到:「每晚做功課慢如蝸牛,不到12時也不能把功課做完;他常被同學取笑為蠢鈍兒,考試成績則一年不及一年;每日的功課,大部分是手執衣架在旁督 導下才勉強完成的;看似很乖很勤力,坐定定寸步不離地做功課,但做足幾個鐘亦未完成;他們常發呆、容易迷糊、動作緩慢而且遲鈍,他們沒辦法和其他孩子一樣迅速而正確地處理資訊,當老師給口頭或甚至寫下指示時,他們很難了解該做什麼而且常做錯。他們常被標籤為懶惰,愚笨和無用的學生。」

專注力是知識學習的根基,孩子要有能力在多感官刺激的課室環境下安坐,免受其他事物的影響,才可吸收課堂的內容及跟隨老師的教學流程。若孩子童的專注力較弱,便會影響了所學的知識,直接影響了學業成績。由於孩子難於在學習上獲取滿足感和老師的讚賞,他們的學習動機會每況愈下,最後更會對課堂缺乏興趣而自我放棄。

從大腦解讀分析中,專注能力是與額葉發展有關,它負責高等學習和思考所需的技能,如:注意力、集中不分心、轉移能力和過濾內外在的干擾能力。若左右腦發展不平衡,孩子們往往因一個聲音、觸感或影像,都會讓他們分心;相反地,有些孩子看似很乖,全神貫注在上課,其實他們沉溺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易留意外來的聲音、觸感或影像的接收。

有些孩子聽知覺出現問題,當接收一句入說話時,無法立刻分辨語音,因此無法瞭解意思,在上課時候聽不懂,自然會有不專心、發呆的情況。除此以外,有些孩子視知覺出現問題,他們眼睛無法對焦,對文字無法立即解碼。

學習過程中是需要注意力、集中不分心、轉移能力、過濾內外在的干擾能力、聽視知覺的分析,並要運用記憶保留、提取、解碼等大腦功能。因此,倘若有其中一項能力出現問題,學習過程亦受影響。

了解專注能力?找出真相! ( 2 )

 

了解專注能力?找出真相! ( 2 )

過濾內外在的干擾能力欠佳?
從大腦解讀分析中,專注能力是與額葉發展有關,它負責高等學習和思考所需的技能,如:注意力、集中不分心、轉移能力和過濾內外在的干擾能力,例如街上的汽車聲、冷氣機的聲音、走廊傳出的腳步聲等。若左右腦發展不平衡,孩子們往往因為一種聲音、觸感或影像,令他們分心。額葉區域功能不佳,就無法過濾不重要的聲音及景象,不能將平靜的信息傳送到感覺區域,從而令他們難以忽略環境中的聲音及景象。

對這些孩子來說,專心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他們不是不想專心,而是做不到。他們上課時無法望向老師,不能過濾不重要的聲音及景象,使外界所有的刺激都全部進入大腦。當他們望著黑板上的字,注意到的不單是字,還有黑板旁的告示板,又或是電風扇的轉動聲、走廊上的腳步聲等,這些信息他們都會一併接收。

當孩子表現得好像很專心時,不一定是留心聆聽老師講解,可能只是留意老師說話時的手勢;又或是當看著書本內容時,他們可能正聚焦在書本上的圖片。

相反地,有些孩子看似很乖,全神貫注在上課,其實他們正沉溺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易留意外來的聲音、觸感或影像的接收。此類孩子(看似安靜,其實是在發白日夢)是最不容易被發現,因而延誤接受治療。


** 節錄於 << 過度活躍、專注力及自閉 : 從大腦解決 >>

認識自閉症(Autism)/專注力不足 (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發展遲緩 ( Developmental delay )


了解專注能力?找出真相! ( 1 )


了解專注能力?找出真相! ( 1 )

專注力是學習知識的根基,孩子要有能力在多感官刺激的課室環境下安坐,免受其他事物的影響,才可吸收課堂上的內容及跟得上老師的教學流程。若孩子的專注力較弱,便會影響他吸收知識,這會直接影響其學業成績。由於孩子難於在學習上獲得滿足感和老師的讚賞,學習動機便會每況愈下,最後更會對課堂缺乏興趣而自我放棄。

專注力不足可分為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型及愛做白日夢型。他們並沒有過動及衝動的徵狀。

愛做白日夢型的孩子最不易被發覺,他們的特點是安靜、不衝動、不搗蛋、迷糊的樣子、懶散、疲倦、動作慢、容易遺失物件、記性差、「左耳入石耳出」、逃避需要專注的工作、粗心大意、功課經常做不好、常忘記每天該做的事、神遊、缺乏時間概念、沒有過動傾向,但卻愛發白日夢或經常望著窗外發呆。


節錄於 << 過度活躍、專注力及自閉 : 從大腦解決 >>



認識自閉症(Autism)/專注力不足 (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發展遲緩 ( Developmental delay )

瞭解過度活躍,找出真相!

 

瞭解過度活躍,找出真相! 

過度活躍其實不是疾病或精神病,亦不只是不專心和過動的問題,長大了就好;又不是父母管教上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沒有這麼容易痊癒,如果沒有給予正確治療,成長後,過動的徵狀可能會改善,但還是有其他的問題繼續伴隨。例如:有攻擊性的行為、濫藥、缺乏自信、焦慮、恐懼、犯事…等情況。研究顯示,有百分之八十的患者其徵狀會持續至青少年期,百分之六十五則會持續至成年期。不過,視乎多項因素而定,包括其徵狀的嚴重程度及種類、兼患疾病的嚴重程度、智力、家庭狀況和所接受的治療。⋯⋯



與同年齡的兒童比較,他們通常容易分心、衝動、過動、坐立不安、經常胡亂攀爬或走動、無法安靜地玩耍、不遵守規則、愛插嘴、經常騷擾別人、粗心大意、做事有頭無尾、缺乏組織能力,以及作出具侵犯性、反叛或危險行為。

他們可能常伴肌肉張力不佳平衡力差、保護自己避免跌倒的能力差、調節姿勢或動作控制能較差。他們最愛大動作(如跑、跳),而且動作誇張。


他們常被視為麻煩人物,亦因如此,他們也是最早被診斷出來。他們的父母亦會感到疲倦、無助、壓力、生氣,甚至因常犯事而感到丟臉。臨床經驗中,不少個案要停學處理。他們的問題令家長們非常困擾,幾乎每日都成為家長的新挑戰。



坐不定,不專心並不是孩子頑皮,又或是缺乏管教。家長們別再為他們貼上標籤,也別再認為只有藥物才可改善他們的徵狀。這些徵狀明顯程度不一,其實問題的癥結在於腦部,在正常的大腦裡,每個腦區域都能正常運作,亦能連接不同大腦區域,訊息能夠緊密交融,使左右腦能和諧運作。但是,他們的腦區域功能無法保持協調,妨礙分配和整合資訊的能力,這樣的腦就變成功能性失聯或不協調。

造成他們不能抑制行為、抗拒分心及衝動等問題,但徵狀的多少、嚴重性及不協調的程度,則涉及不同腦區域的影響性和嚴重性有關。

節錄於<<解決過度活躍、專注力及自閉:從大腦解決>>
瞭解過度活躍,找出真相! 

不要阻止寶寶舔手指 !


不要阻止寶寶舔手指:

觸覺是身體與外界環境接觸的第一道防線,寶寶身體發展與頂葉區域的發展,可分為:口腔:包括吸吮反射和食物的接觸;手:可探索外界環境,增加精細動作及操作辨識的能力;全身:透過觸覺撫觸幫助寶寶認識身體,如頭、腳、腳趾。
寶寶出生時,能夠使用口、眼睛和體覺。但視覺並未發展成熟,他們看到的世界是模糊的,因此,他們最初會用口認識手,發展到後面,會用口認識周遭的一切,什麼東西都放到嘴裡,直到能用手探索世界。
節錄於<<兒童左右腦發展全玫略>>

飛車手BB:學行車對走路無益?

 

飛車手BB:學行車對走路無益?

不少父母因為無暇照顧寶寶,又怕他們到處亂爬,把髒東西放入嘴巴,家傭亦可安心做家務,所以喜歡把寶寶放在學行車。寶寶於是在家中四處飛車,成為一名飛車手,但是,學行車對走路是無益的。


因為學步車會減低嬰兒學步的慾望外,學步車亦會引導不正確的肌肉發育,對發展平衡力和肌肉技能大大影響;腿的下半部被增強了,然而大腿、髖關節的肌肉卻相形減弱,這些卻是走路時最重要的肌肉,但卻得不到適當的鍛練,反而窒礙學習走路。坐在學行車上的寶寶看不自己的腳,亦影響視覺回饋。


此外,學行車能令寶寶四處走動,探索周圍,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危險的東西。


寶寶坐在學步車上,就可能限制住他學習翻身和爬行,並減少他使用力量的機會。長時間坐在學步車中,可能限制幼兒許多自主的手、眼、腳的配合動作。學步是需要力氣的,但嬰兒坐著學步車時,可借助車輪毫不費力地滑行,缺乏真正的自主鍛煉。嬰兒坐在上面只能用腳尖觸地滑行,所以前行時,基本是腳尖用力,此可影響將來步行姿勢。



認識自閉症(Autism)/專注力不足 (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發展遲緩 ( Developmental delay )/ 讀寫障礙 ( Learning disabilities / difficulties)/兒童腦脊發展(Child Chiropractic Brain)

他們的大腦是如何運作呢?

他們的大腦是如何運作呢?

傳統上,大多數專業人員在處理和治療這些問題時,仍把它們看成是單一問題,譬如注意力、學習、社交、抽搐或其他症狀;事實上,這些孩子的問題多半混合多種不同症狀,包括感覺、運動、認知、學習、情緒、免疫方面的問題,以及飲食和消化上的多種症狀。其實這些徵狀基本上與身體的每一個系統都有關,這些徵狀不一的兒童,問題來自同一地方:腦部功能不協調 ( Functional disconnection Syndrome ) 。即表示腦部(左右腦) 不能同步協調運作,影響左右腦分配及整合資訊的能力,使腦部無法整體合作。又或是某些腦區域功能不良,使他們無法發揮相關技能或功能。往往某些區域發展太強,另一些能力卻嚴重不足,這亦是導致發展不平衡的原因。

「三抬頭四翻身」「七坐八爬」?

「三抬頭四翻身」「七坐八爬」?

俗語「三抬頭四翻身」「七坐八爬」,每個寶寶的發展速度,都有少許的個體差異,如:遺傳、環境、營養…等因素,都會影響成長速度。若是六個月大還不會翻身,七、八個月尚不會坐、爬,或是習慣用單側手臂或身體、動作不協調、肌肉張力異常等現象,家長就需帶寶寶進一步就醫檢查。

11%育齡港女 毒水銀攝取超標!



經濟日報 – 2013年1月12日星期六
不育及兒童發展障礙個案趨增,港府研究發現,11%育齡港女攝取極毒有機水銀超標,主要透過進食海產,此毒可致畸胎及阻礙兒童腦部發展、男性精子量減及女性卵子死亡。
檢測發現,本港吞拿魚、海斑、馬頭、紅衫及桂花魚的毒水銀含量最高,而壽司店常見的鯛魚、劍魚也高危。一旦攝入毒水銀,最少18個月才能排走,育齡婦女應減少食魚。
屬有機水銀 經胎盤傳胎兒⋯⋯

⋯⋯ 食物安全中心的研究顯示,11%本港20至49歲的育齡婦女的甲基汞(即有機水銀)攝取量,超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衞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每公斤體重1.6微克的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取量,該標準是為保障胎兒健康而特定。
至於一般本港成人,甲基汞攝取量不超出每公斤體重3.3微克的上限,對健康不構成風險。
食安中心解釋,由於甲基汞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且會於胎兒腦部和其他組織積聚,影響腦部發育,建議孕婦、計劃懷孕婦女及幼童,應盡量避免進食大魚或甲基汞含量較高的魚類。文獻顯示,吞拿魚、金目鯛、鯊魚、劍魚、旗魚、橘棘鯛和大王馬鮫魚等的毒水銀量偏高。
損男性精子量 嚴重致不育
浸大生物系教授黃港住指,不僅孕婦要避免攝取甲基汞,準備懷孕的夫婦亦需對甲基汞敬而遠之,因為甲基汞會影響男性精子量及活躍度,減少受精的機會,最嚴重是導致不育。至於甲基汞進入婦女卵巢後,有機會影響卵子的DNA,或令卵子死亡,減低懷孕機會。
為甚麼甲基汞這樣毒?城大生物及化學系副教授林漢華解釋,甲基汞即有機水銀,是水銀分類中的「毒中毒」,不僅易被吸收,且難分解、難排走及易上腦,會影響中樞神經發展,嚴重會導致畸胎(見另文——「內地魚受污染 愛吃魚生中招」)。
林又指,大魚在食物鏈頂部,進食含甲基汞的細魚,所以體內積聚甲基汞量會較細魚多。
食安中心檢測本港市面13種魚類中,吞拿魚、海斑、馬頭、紅衫及桂花魚等魚類,甲基汞含量較高(見表)。
事實上,食安中心過往都有化驗魚類汞含量,去年1至11月逾2,000個魚類及其製成品樣本中,有8個汞含量超標,包括吞拿魚刺身、劍魚刺身等。
排體外需年半
食安中心稱,市民主要透過進食魚類及海產攝取甲基汞,大魚甲基汞含量會較高,即使煮熟食物亦無法降低,攝入後要排走需時逾1年,故打算懷孕的婦女應避免進食上述高危魚類或減少食魚。
黃港住解釋,身體每兩個月才會排走體內一半的甲基汞,即最少18個月甲基汞才能完全排出體外。
食安中心另外亦研究港人在6種常見金屬污染物的攝取量,包括鋁、銻、鎘、鉛、鎳及錫,但攝取量屬於低,不影響健康。

** 不可思議的左右腦 **

左 腦 功 能:

數學運算、邏輯思考、事實、推理、分析、細節、常規處理、智商、小肌肉控制
⋯⋯

右 腦 功 能:

看圖、空間、藝術、想像、整體掌握、社交技能、情緒智商、大肌肉控制、非語言溝通

何謂功能性腦神經Functional Neurology?

何謂功能性腦神經 Functional Neurology

我們的思想、行為和情緒都受大腦控制的,腦部區域會有特定的功能。在正常的狀況下,左右腦均能密切合作,兒童的行為表現也能反影大腦功能的協調狀況。假若腦功能不能有正常的運作,便會影響思考,情緒和行為模式。

像現今最新的腦神經研究中,過度活躍的兒童巳確知是與大腦運作不協調有關,並不是父母管教不當,或當作心理問題/精神病,此診斷亦會增加了標籤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腦神經科學是一個很繁複的科學領域,學者來自不同的學門,例如: 腦外科、腦內科、神經心理學科、精神科⋯⋯醫生等的參與。因此,根據大腦如何運作和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作基礎,從而發展出功能性腦神經(Functional Neurology)的新系列腦神經科學領域。

這個理念是根據大腦功能運作為基礎,因為許多問題/徵狀的根源只是 「腦功能不協調」,即左右大腦和小腦沒有均衡發展,因而引致問題的出現。因此,此專科技術是透過檢測腦部功能,作出評估和分析狀況。同時,亦依據兒童正常發展的里程和兒童原始反射的整合,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作出適當的治療和訓練;提高及改善兒童腦部功能,以達致腦部重塑。


## 兒童發展障礙(自閉症、過度活躍、專注力不足、發展遲緩、學習困難) ##

脊醫也有專科?

脊醫也有專科?



相信大部份人都認為脊醫只是治理與脊骨相關的問題/病症,其實,脊醫亦有不同的專科類別,如:腦神經醫學( Neurology)、運動醫學(Sports)、放射線醫學(Diagnostic imaging) 等不同專科。今次為大家介紹脊醫腦神經科(Chiropractic Neurology) 的範疇。人的身體主要靠中樞神經系統來維持生命,這包括大腦、小腦、腦幹及脊椎。腦部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是接收、處理和貯存資料的中樞,以這些判斷做基礎,而再作出判斷及指揮行動。當中樞神經系統操作不平衡,整體性的運作便會出現不協調,因而產生各種問題。

脊醫腦神經科除治理脊骨相關的問題/病症之外,亦處理關於中樞神經系統不平衡的問題及徵狀(括大腦、小腦及腦幹) 。此專科治理不用藥物及不須做外科手術,使中樞神經系統達致平衡及協調,便可改善及解決各種問題/徵狀。此脊醫專科治理的問題包括各種脊骨相關徵狀、動作協調問題、兒童發展性的問題(如:發展性協調協調障礙、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自閉症、讀寫問題等) 。要考取脊醫腦神經科的專業資格,需修畢不少於300小時(3)的相關課程及考取合格試,才取得”Diplomate 的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