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檢視次數

2019年6月13日星期四

男童沉迷電視 易患過度活躍症

男童沉迷電視 易患過度活躍症

【本報綜合報道】兒童喜歡看電視,家長怕子女沉迷兼看出大近視,不准子女看太長時間。家長的擔心不無道理,澳洲一項研究指出,兒童特別男童持續長時間看電視,對心理有影響。每日看電視兩小時的男童,出現操行問題或情緒問題的機會較其他男童高二點六倍。


女童無相類情況
澳洲墨爾本的梅鐸兒童研究所訪問八百七十名年齡八或九歲學童的家長,了解子女使用電子媒體的情況,以及記錄他們的行為問題。結果發現,每日看兩小時電視,或每星期看十四小時電視的男童,出現情緒不穩的機會較高。他們出現過度活躍症或專注力不足的風險,亦比其他男童高一點七倍。不過,研究發現女童並沒有出現相類情況。
專家估計,可能由於男、女童使用電子媒體的方法不同,因此出現不同結果。專家又擔心,八至九歲大的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展正值非常敏感,建議家長多加留意電子媒體對兒童心智發展的影響。


2019年5月22日星期三

是甚麼原因令自閉症的孩子延誤接受治療?

是甚麼原因令自閉症的孩子延誤接受治療?


自閉症已經是父母們最關心的話題,他們逐漸對孩子是否正常,比起十多年以前的確知多了,但現時診斷孩子是否患自閉徵狀,平均年齡仍是約2-3歲,其實是甚麽延誤了診斷呢?


大部份家長傾向於意識到不說話才開始擔心,但可能因此而延誤治療。過往經驗中,很多被確診後的家長才回想起很多發展差異的訊息已存在。只是大部份忽略了。因比,及早識別及早求助能大幅改善孩子徵狀。幼童腦部仍有發展空間,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很高,當要重塑他們的腦及矯正他們的不當行為時,年紀越小越容易。

即使孩子出在後有些差異,很多家長亦不知道這些訊息。

臨床經驗中,有些父母或他們的長輩告知,儘管他們發現孩子在某些發展方面好像出現問題,因孩子每次檢查時候都表現哭鬧,卻不告知醫生,只說一切正常。或是想「他根本沒有問題,只是發展慢一點」,又或是「他看起來很聰明,不要太緊張」,「他不是很嚴重,長大就會好」….. 等等。
其實,孩子每次見醫生的時段只有十多二十分鐘,若沒有家長的提示,很難短時間看出孩子的問題。就因如此,而延誤治療。




幼兒自閉症的篩檢:

需要立刻做進一步評估的指標
◎對自己慣常被呼喚的名字沒反應              
不喜歡或抗拒玩遮臉或躲藏的遊戲
十二個月大時還沒出現喃語、手勢(指著、揮手再見)
十六個月大時沒有不會說單字
◎二十四個月大時沒有自發性的兩個字的簡單句(不是仿說)
◎任何年齡出現任何語言或社會技能的喪失



當父母們發現孩子有以上徵狀,又或是感覺上與同齡小孩子有分別,請即尋求協助。

徵狀通常在幼童三歲前出現,部分更可早達十八個月時,即可被確診。

2019年5月16日星期四

不可思議的左右腦


不可思議的左右腦

兒童的思想, 行為和情緒是受大腦控制的, 腦部功能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他們的成長。每個腦部區域會有特定的功能,在正常的狀況下, 左右腦均能互相合作,而兒童的行為表現也能反映腦部功能的協調和狀況。假若腦功能不能有正常的運作, 便會影響思考, 情緒和行為模式。 家長們必須瞭解腦部發展的正確資科, 才能培育出健康的孩子及促進孩子的腦部成長



** 腦知識**
   1 ) 缺不可一,各有所長
   右腦掌握整體 (以整體角度看事情) ,即看見森林卻不見樹一樣;但左腦處理細節上很在行,右腦比左腦情緒化。若右腦功能差/受傷,他們非常樂觀,覺得天塌下來總會有別人為他頂上,跟自己關係。
        我們亦可想像身體是一部汽車,大腦氣車的引擎;右腦像煞車掣,左腦像油門。右腦受迴避行為控制 ( Avoidance behavior ) ,左腦控制趨向行為 ( Approach behavior )

   2) 交叉支配       
   大部份感官訊息都由一邊身體傳送到對側的大腦,所以當你控制左手活動時,訊息會被傳送到右腦的運動皮質區去處理;當你的右手被觸摸時,這個訊息會被傳送到左腦處理。除了嗅覺以外,其他所有的感官都以這個方式去處理訊息。

   3) 共同合作
    大腦皮層的各部份有不同的工作,但是互相聯繫、互相合作和影響。一個正常人是不可以只用大腦皮層的某部份來運作生活。只有共同合作發揮作用,才能健康發展和成長。


2019年5月6日星期一

他們不是精神病 - 大腦與自閉及情緒行為的關係

腦神經科學的新發現:
他們不是精神病 -
大腦與自閉及情緒行為的關係
      


我們的思想、行為和情緒都受大腦控制的,腦部區域會有特定的功能。在正常的狀況下,左右腦均能密切合作,兒童的行為表現也能反影大腦功能的協調狀況。假若腦功能不能有正常的運作, 便會影響思考, 情緒和行為模式。
像現今最新的腦神經研究中,過度活躍的兒童巳確知是與大腦運作不協調有關,並不是父母管教不當,或當作心理問題/精神病,此診斷亦會增加了標籤化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些症狀全被貼上標籤,然而他們的問題究竟在那裡,卻成為家長的謎。

共病存在Co morbidity
從脊科專科研究中,大多數發展或成長學習出現問題的孩子們(如:專注力不足 (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自閉症 ( Autism) 讀寫障礙 ( Learning disabilities / difficulties), 亞氏保加症? (Aspersers Syndrome), 發展遲緩 ( Developmental delay ), 動作協調障礙 (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 ,都存在不少未連接好的發展基礎。兒童發展障礙常伴有行為、社交、情緒及學習的共病存在( Co morbidity)。這些一系列的徵狀有相當多的重疊之處。也就是說患有過度活躍症的兒童同時也會有自閉症的徵狀,並存的異常會使症狀表現有不同面貌,而且會因人因時而有異。這些徵狀沒有辨法很清晰地歸納在任何一個框框裡。

其實這些徵狀基本上與身體的每一個系統都有關,這些徵狀不一的兒童,問題來自同一地方:腦部功能發展不協調 。即表示腦部(左右腦) 不能同步協調運作,影響左右腦分配及整合資訊的能力,使腦部無法整體合作。又或是某些腦區域功能不良,使他們無法發揮相關技能或功能。往往某些區域發展太強,另一些能力卻嚴重不足,這亦是導致發展不平衡的原因。腦部必須要整體運作,左右腦必須彼此同步協調及聯絡Brain Synchronization,才會發揮效率。我們必須完整使用兩側大腦,才能完全認識、面對及回應這個世界。

2019年4月3日星期三

2019年最多農藥殘留蔬果排行榜 超級食物羽衣甘藍首次上榜【內附詳細名單】




2019年最多農藥殘留蔬果排行榜 超級食物羽衣甘藍首次上榜【內附詳細名單】
水果及蔬菜是均衡飲食重要元素,各款蔬果含有不同營養,每天食用足夠蔬果量有助預防多種疾病。不過看似益處多多的蔬果背後,就被美國組織驗出暗藏多款農藥殘留,士多啤梨更是連續4年「蟬聯」榜首。「超級食物」羽衣甘藍是10年首次上榜,更被驗出使用被禁用的農藥!


美國環保工作組織(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簡稱EWG)每年都會抽驗47款最受歡迎的蔬果,從4萬個樣本的數據找出農藥殘餘量最多的蔬果清單,2019年最多殘餘農藥蔬菜名單如下:

1. 士多啤梨
2. 菠菜
3. 羽衣甘藍
4. 桃駁李
5. 蘋果
6. 提子
7.
8. 櫻桃
9.
10. 番茄
當中士多啤梨已是連續第4年成為「最髒」水果,而士多啤梨、菠菜、羽衣甘藍、蘋果、櫻桃和桃駁李,均被驗出有2種以上的農藥。結果更發現簡單沖洗蔬果並不能去除殘留農藥。
纖維多、營養豐富及蘊含多項抗氧化維他命的「超級食物」羽衣甘藍是近10年內首次上榜。羽衣甘藍中最常見的農藥是除草寧DCPA,為一款在2009年被歐盟停用的致癌農藥,其中更有樣本被驗出有18種殘留農藥。
而最少殘餘農藥蔬菜名單如下,頭2名牛油果及粟米僅有1%樣本被驗出有農藥。
1. 牛油果
2. 粟米
3. 菠蘿
4. 豌豆
5. 洋蔥
6. 木瓜
7. 茄子
8. 蘆筍
9. 奇異果
10. 椰菜
食用安全中心建議市民在進食蔬果之前,可用流動的清水沖洗蔬菜數次,再浸泡在清水約1小時、將蔬菜放在沸水內焯1分鐘或去掉蔬菜的外葉或削去外皮以清洗蔬果,又或者選購有機蔬果,避免殘餘農藥。
2019/04/03 TOPICK (內容出處)

2019/04/03

2019年3月13日星期三

寶寶的發展符合標準嗎?(動作發展)


寶寶的發展符合標準嗎?




發展有序之動作技巧發展:
        嬰兒的肢體發展是由首到尾,也就是說,嬰兒先學習控制頸部,而後則是上半身、手臂,最後是下半身和腿;第二個發展是由軀幹中央向外到四肢,所以,嬰兒先學會使用手臂,再來是手掌,最後才能控制手指。
        嬰兒的身體發展是循序漸進的,從動作發展的抬頭、翻身、坐、爬、站、走,都是需要靠著腦與肌肉的協調,並經由反覆練習才能慢慢的熟練,而前一個動作的熟練,是為下一個動作發展做準備的。如果能滿足嬰幼兒的需求,給些適當的刺激,就能幫助嬰幼兒的身體和動作的發展,
        嬰兒由翻身到學步的奇妙里程,是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時間發展的。父母應先對嬰幼兒發展的順序有初步的認識,藉此留心觀察寶寶的發展。
       
以下是0-3歲發展里程的簡要介紹:

0-3
個月:
*
嬰兒開始有簡單的聯想能力,有意識的自發動作慢慢取代反射動作
*
出生時:幾乎沒辦法控制頭部,緊緊握住拳頭,手臂和腿彎曲
* 出生二個月內的新生兒,平躺時的正常身型會呈現「W+M」型,也就是寶
  寶的兩隻手臂會自然蜷縮成W型,兩條腿會自然彎曲成M型。將寶寶面朝下
  平放在手上時,正常狀況下寶寶的背部會呈現平直、手臂微張,若是呈現「倒
  U」型(背部拱起)、手臂下垂無力,則是異常狀況。
* 頸部和軀幹肌肉力量增強
* 可以抬頭,趴著時重量放在手臂上
* 手腳活動的時間變長,學習控制肌肉

4-7個月:活動期
*
嬰兒會翻身,學習不用扶持也可以坐
*
身體會轉向發出聲音的方向
*
大多會伸身抓取東西
*
手臂和腿的動作變得較有目的
*
能夠控制頭部
*
趴著時重量會放在手肘上,並且依靠一隻手臂,好讓另一隻手去抓玩具
* 趴著時最喜歡的姿勢是「飛機」,把手腳舉起來不落地,保持在上面,如有「飛
  機」在空中飛翔般

7-12個月:爬行期
*
活動力增加,同一種姿勢不喜歡維持太久
* 開始匍匐前進或爬行
*
學好爬行和站立後才會嘗試走路
*
在沒有別人幫助下,可以採坐的姿勢或換別的姿勢
* 利用你或家具作支撐,把身體往上拉成站立的姿勢,在嬰兒床裡面也會抓住圍
  桿站起來

12-18個月:走路期
*
12個月大,多數學步兒站起來時會東搖西晃以保持平衡。但約15-16個月時,
 學步兒不靠扶持就能蹲下來撿玩具,到約18個月左右可以靜止不動地站立,不
 需要動來動去就能保持平衡。

19-23個月:跑步期
*上樓時,約18個月大的學步兒會在每個階梯上把兩腳靠攏,停頓一下之後再繼
 續往上爬,如果可以的話通常也會抓著扶手。 
 大部分的學步兒都很喜歡樓梯,加上熟能生巧,接近24個月,他大概就會走下
 樓梯,而不是靠上半身滑下來或屁股拖行。下樓時,會把兩腳併在一起,就像
 以前上樓的動作。
* 開始跑、攀、爬,甚至踢球也不會絆倒
* 可能會騎三輪腳踏車,但腳是踩在地上而非踏板。

2-3歲:探索期
* 學步期內喜歡快跑、滾翻
* 會用雙腳跳躍 (剛開始不會運用手臂)
* 接近2歲半:平衡感不錯
* 騎三輪腳踏車時會踩踏板

* 由新生嬰兒3歲時期,兒童的活動控制能力逐漸加強,動作會更協調。從反覆「動」的過程,幼兒不斷磨練動作的協調度。如果因為家長未能提供活動的機會,或因家長無知/潔癖,會使孩子錯失動作發展的機會,同時,會影響腦部發展。若是六個月大還不會翻身,七、八個月尚不會坐、爬,或是習慣用單側手臂或身體、動作不協調、吞嚥困難等現象,家長就需帶寶寶進一步就醫檢查、找出原因,並儘早接受治療或復健。整個嬰兒期寶寶的動作發展是否正常,關係著生理健康及日後的認知發展,如果寶寶動作發展受阻,不但會影響日後的學習,也會形成心理的障礙,所以父母應該注意寶寶動作發展情形。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兒童發展遲緩篇:左腦右腦 缺不可一


左腦右腦   缺不可一



兒童的思想, 行為和情緒是受大腦控制的, 腦部功能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他們的成長。每個腦部區域會有特定的功能,在正常的狀況下, 左右腦均能互相合作,而兒童的行為表現也能反映腦部功能的協調和狀況。

假若腦功能不能有正常的運作, 便會影響思考, 情緒和行為模式。 家長們必須瞭解腦部發展的正確資科, 才能瞭解兒童行為及問題的真正原,不會導致錯誤的判斷及處理方法。




:
數學運算、邏輯思考、事實、推理、分析、細節、常規處理、智商、小肌肉控制、數學運算


:
看圖、空間、藝術、想像、整體掌握、社交技能、情緒智商、大肌肉控制、非語言溝通、理解能力


正常的腦部運作如同電腦一樣:要讓電腦有效率地執行程式,它就必須具備完善的硬體條件,要有充足的記憶體、磁碟空間和處理速度,在一部舊電腦上安裝複雜的程式是行不通的。很多患有兒童發展障礙如專注力不足 (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自閉症 ( Autism) 是因為前額葉皮質區( Frontal Lobe )活動低落,導致大腦缺乏足夠的記憶體、磁碟空間和處理速度,所以為了提升執行效率,我們必須讓硬體(大腦)的功能達到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