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檢視次數

2018年12月26日星期三

探索世界的一雙手:抓、握、拿、丟


探索世界的一雙手:抓、握、拿、丟


很多父母經常面對以下的問題:
寶寶常常出現這一幕幕抓、握、拿、丟的動作。
他們愛玩丟撿玩具;抓著一樣東西然後鬆手扔掉,再拿起來,再扔掉。
吃飯時愛用手抓飯、抓枱上的食物。

其實寶從89個月開始,手部的動作就越來越靈活,從利用單手拿玩具到雙手各拿1個玩具,慢慢的兩隻手能合併拍手。最早的動作可能可以由手單獨完成,不過很快的隨機的手部動作看起來會成為與眼睛之間協調的動作,接下來就與聲音和對於不同質地的感受有關係。他們喜歡到處摸一摸、看一看,因此父母可以善用身邊的事物,帶寶寶認識世界的同時,也建立各項認知概念。手本身是腦部發育的工具,它在協調這些知覺與動作,以及建立大腦不同區塊的連結力量之間,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寶透過拋掉、移動物件來探索空間,感知他和物件、和空間之關係,亦可增加寶寶的認知發展與物件的恆存。這是幼兒認知空間的最初過程,父母們不應阻止寶寶扔掉的階段。
寶亦可以明白自己和其他物件是分離的,透過與外界的互動來認識自我的概念。因此,寶藉此過程對自己的瞭解更清晰,「我」的概念亦從抓、握、拿、丟的動作,甚至從身體肌肉的回饋所認知得到。「我」的概念會影響寶寶日後的情緒和社交發展。常見問題如:兒童可能在理解象徵意義方面遇到困難,以致未能以「你」、「我」、「他」來表達自己或別人的身份。

節錄於:兒童左右腦發展全攻略

2018年12月20日星期四

何自閉症的徵狀會如此嚴重 又或是這麼早就出現呢?


為何自閉症的徵狀會如此嚴重
又或是這麼早就出現呢?



這顯示中樞神經系統發展不好,尤其腦幹,大腦發展由低至高,越高層次其功能就越複雜,大腦發展依靠有健全的低層部份,高層的功能才能發揮的。因此,腦幹有如地基,若基礎發展不好,高層的功能如何高層的功能呢?

嬰兒出生後便有連串的「嬰孩反射」行為和動作 ,它並不受意識所控制的,但是如果嬰孩未能適當地把這些反射轉化為較高層次的腦部功能,這便會影響他們的發展。因為這些沒有進化的反射阻礙了腦部的發展,以至未能完全整合,神經系統的發展也受影響,形成後天的發展障礙,例如:理解、言語、情緒、分析等正常發展。這再次說明了為何現時的自閉症診斷是一種光譜式的方法,他們個體差異很大,明顯徵狀不一,是因為涉及不同腦區域的影響性和嚴重性有關。

先天基因與後天的環境交互作用,帶動腦部的發展。新生兒的大腦有過億的神經細胞,當細胞軸突與樹狀突連接起來,形成複雜的網絡,腦功能就提升了。大多數發展或成長學習出現問題的孩子們,都存在不少未連接好的發展基礎。

臨床經驗中,發現他們有某些反射動作仍未完全整合,使到大腦發展不協調。如驚嚇反射: 出現情緒化、易分心、怕陌生環境、對光、聲音、味覺、觸覺、嗅覺等刺激會出現過敏。巴賓斯反射 / 足底反射: 影響走路姿勢、行動遲緩。他們明顯兩側協調不好、平衡力差、保護自己避免跌倒的能力不佳、肌肉張力差、調節姿勢或動作控制能力不太好、左右分辨困難、對空間及形狀認知能力差、眼球跟隨物件能力不佳等。

因為這些沒有進化的反射阻礙了腦部的發展(高層次) ,最明顯是額葉功能下降。額葉具備判斷、計劃、組識、控制衝動和批判性思考的大腦執行者。

雖然徵狀因人而異,但主要在社交發展、語言溝通及行為(重複刻板及有限行為、興趣、和活動模式)方面有明顯的障礙。
亦因為腦幹發展不佳,會出現不同的感覺問題(對某些聲音、觸覺、氣味敏感,如: 有些孩子怕聽吸塵機的聲音、消防車警號聲、怕被觸碰、又或是對痛、冷、熱無感覺)... 等。感官如何受到影響,是根據不同腦區域所失聯而有不同的徵狀。若他們的感覺發展區域不平衡(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 ,當同時使用多種感官時,就無法處理。有些過分敏感,會因一個影像、聲音或觸感而引致不同表現。例如: 分心、大叫、坐不定、害怕等。有些則過分遲緩,因此不易影像、聲音或觸感而引致不同表現。例如: 好像發白夢、經常跌跌碰碰而受傷亦不知等。


2018年11月29日星期四

左腦、右腦,哪邊重要?兒童的行為表現也能反影大腦功能的協調狀況?


左腦、右腦,哪邊重要?



左右半腦無法單獨開發,大腦是同步運作的。

左右腦發展要平衡!

正常的腦部運作如同一間大公司,它有不同的部門共同合作,它們全都是透過通訊系統來傳遞資料和訊息。

大腦同步的機制是我們所有思想、行為、情緒和生命功能維持的基礎。左右腦對認識、面對及回應這個世界有不同職責,每一個區域對外來刺激的反應都有不同。

正常的腦部運作如同電腦一樣:要讓電腦有效率地執行程式,它就必須具備完善的硬體條件,要有充足的記憶體、磁碟空間和處理速度,在一部舊電腦上安裝複雜的程式是行不通的。

兒童的行為表現也能反影
大腦功能的協調狀況?

我們的思想、行為和情緒都受大腦控制的,腦部區域會有特定的功能。在正常的狀況下,左右腦均能密切合作,兒童的行為表現也能反影大腦功能的協調狀況。假若腦功能不能有正常的運作, 便會影響思考, 情緒和行為模式。
     
患有發展問題的孩子們,他們的大腦好比一間大公司的某些部門沒有過通訊系,令他們無法傳遞資料和訊息。他們的問題取決於哪個區域受到影響,因此徵狀及問題往往變異性很大。相對地,即使通訊系統正常也無法運作正常,某些部門運作正常,但另一個部門運作不佳,亦會影響運作。

正常的腦部運作如同電腦一樣:要讓電腦有效率地執行程式,它就必須具備完善的硬體條件,要有充足的記憶體、磁碟空間和處理速度,在一部舊電腦上安裝複雜的程式是行不通的。很多患有兒童發展障礙如專注力不足 (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自閉症 ( Autism) 是因為前額葉皮質區活動低落,導致大腦缺乏足夠的記憶體、磁碟空間和處理速度,所以為了提升執行效率,我們必須讓硬體(大腦)的功能達到最佳化。

其實這些徵狀基本上與身體的每一個系統都有關,這些徵狀不一的兒童,問題來自同一地方:腦部功能不協調 ( Functional disconnection Syndrome ) 。即表示腦部(左右腦) 不能同步協調運作,影響左右腦分配及整合資訊的能力,使腦部無法整體合作。又或是某些腦區域功能不良,使他們無法發揮相關技能或功能。往往某些區域發展太強,另一些能力卻嚴重不足,這亦是導致發展不平衡的原因。




2018年10月10日星期三

學行車對走路無益?


學行車對走路無益?

美國「小兒科期刊」最新研究指出,於19902014年間,共有近24萬名15個月以下的嬰孩,因為「嬰兒學步車」有關的傷害接受治療。
根據美國兒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建議,家長應盡量避免給孩子使用學行車,因為學行車實際上不能輔助嬰兒學行。

學行車對走路無益?
不少父母因為無暇照顧寶寶,又怕他們到處亂爬,把髒東西放入嘴巴,家傭亦可安心做家務,所以喜歡把寶寶放在學行車。寶寶於是在家中四處飛車,成為一名飛車手,但是,學行車對走路是無益的。

當寶寶踏出第一步:
寶寶走出第一步之前的幾個月蹬腿、站立、爬、扶著走,都是必要的。真正走路是必須要控制腿部運動腦區域更加成熟,以及配合姿勢與平衡的系統和肌肉的發展,同時加以練習配合。發展步行之前,寶寶已經過躺卧、俯卧、轉身、坐、爬行的步驟,如果在以上幾個階段都發展正常,寶寶可以扶著東西站立到自行走路起來,大腦的運動皮層區域亦相對逐步發展其神經迴路網絡。因此當寶寶開始學習走路時,建議家長提供誘因,讓寶寶多加練習走路。

慎用學行車
因為學行車會減低嬰兒學步的慾望外,學步車亦會引導不正確的肌肉發育,對發展平衡力和肌肉技能大大影響;腿的下半部被增強了,然而大腿、髖關節的肌肉卻相形減弱,這些卻是走路時最重要的肌肉,但卻得不到適當的鍛練,反而窒礙學習走路。坐在學行車上的寶寶看不自己的腳,亦影響視覺回饋。

根據美國兒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建議,家長應盡量避免給孩子使用學行車,因為學行車實際上不能輔助嬰兒學行。
學行車能令寶寶四處走動,探索周圍,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危險的東西。寶寶坐在學步車上,就可能限制住他學習翻身和爬行,並減少他使用力量的機會。長時間坐在學步車中,可能限制幼兒許多自主的手、眼、腳的配合動作。學步是需要力氣的,但嬰兒坐著學步車時,可借助車輪毫不費力地滑行,缺乏真正的自主鍛煉。嬰兒坐在上面只能用腳尖觸地滑行,所以前行時,基本是腳尖用力,此可影響將來步行姿勢。

延伸閱讀(1)
寶寶不懂爬行,如何協助呢? 
http://doctorlee.com.hk/A06i_Child.htm

伸閱讀(2)
脊科專科(DACNB)研究理論看:遲遲未識行?

http://doctorlee.com.hk/A06j_Child.htm


延伸閱讀(3)

發展有序之大肌肉

http://doctorlee.com.hk/N01q_Blog_Nurse.htm




2018年9月19日星期三

港童ADHD藥用量 15年間增36倍,藥物能解決問題嗎?

港童ADHD藥用量 15年間增36倍


【晴報專訊】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影響兒童學習及社交,服藥有助改善集中及控制能力。香港與13國學者研究發現,全球ADHD用藥量持續上升,其中港童用量15年間增加36倍,但本港患者要等長達兩年才可接受相關評估,學者提醒要慎用藥物,並建議港府增加相關資源。
本港有約6.4%的兒童及青少年受ADHD影響,港大醫學院聯同全球13國學者進行研究,收集2001年至2015年、逾1.5億人的ADHD藥物使用數據,發現本港3至18歲兒童的用藥量,由2001年每2,500名兒童有一個使用藥物,增至2015年每69名兒童有一個,升幅達36倍,同時本港成人用藥量亦上升3倍。
借政府增撥資源 免延誤診治
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黃志基稱,藥物使用量增加,反映患者對ADHD的認知提高。他指藥物雖有效但有副作用,可能令心率和血壓增加、食慾降低等等,須有專業人士幫助患者及其家人準確用藥。
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葉柏強則引述衞生署數據,指衞生署轉介ADHD新個案由2012年8,773個,增加至2017年10,438個,但人手不足下,6個月內可完成評估的比率由90%跌至55%。他指部分患者於小一有所懷疑,要等一年半至兩年才可接受評估及治療,期間已錯失學習時間,建議政府增撥資源,避免兒童延誤診治、影響患者成長。
伸閱讀:
?
小學2、3年級學習速度最多,但好多時升小一至下學期,症狀才會出現作轉介,等到小三才見醫生,錯失了2年多學習時間,患童多數都已自我放棄,影響學業,都有嚴重社交問題。


藥物能解決過度活躍、不專心及學習問題嗎?

http://hkchiropracticneurologycenter.blogspot.com/2018/05/blog-post.html


考試期又到了,有家長將過度活躍症藥物當作「聰明藥」,要求醫生開藥給小朋友服用。想小朋友專注力好、學習吸收得快,絕非胡亂服藥。

藥物並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源!

在研究中,只靠藥物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的根源。好像用藥物處理問題 (現今解決過動孩子常用的治療方法,當藥效過了,徵狀很快會出現。從功能性腦神經Functional Neurology / Chiropractic Neurology分析,每一種發展問題都是很複雜的,往往涉及腦部不同的區域。

正常的腦部運作如同一間大公司,它有不同的部門共同合作,它們全都是透過通訊系統來傳遞資料和訊息。而患有發展問題的孩子們,他們的大腦好比一間大公司的某些部門沒有過通訊系,令他們無法傳遞資料和訊息。他們的問題取決於哪個區域受到影響,因此徵狀及問題往往變異性很大。相對地,即使通訊系統正常也無法運作正常,某些部門運作正常,但另一個部門運作不佳,亦會影響運作。

大腦同步的機制是我們所有思想、行為、情緒和生命功能維持的基礎。左右腦對認識、面對及回應這個世界有不同職責,每一個區域對外來刺激的反應都有不同。因此,兒童表現出不同的問題/徵狀,是取決於腦部受影響的區域。

正常的腦部運作如同電腦一樣:要讓電腦有效率地執行程式,它就必須具備完善的硬體條件,要有充足的記憶體、磁碟空間和處理速度,在一部舊電腦上安裝複雜的程式是行不通的。很多患有兒童發展障礙如專注力不足 (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自閉症 ( Autism) 是因為前額葉皮質區( Frontal Lobe )活動低落,導致大腦缺乏足夠的記憶體、磁碟空間和處理速度,所以為了提升執行效率,我們必須讓硬體(大腦)的功能達到最佳化。

大腦發展由低至高,越高層次其功能就越複雜,大腦發展依靠有健全的低層部份,高層的功能才能發揮的。因此,腦幹有如地基,若基礎發展不好,高層的功能亦受影響。所以,要改善腦幹的功能,才能進一步改善較高層次的大腦功能。

大腦功能弱的區域,可以經由學習、刺激、強化、平衡,使兩區域重新產生聯繫恢復正常功能。修正問題的方法是解決不協調的現象,並非治療症狀,使大腦能同步運作。因此,要解決及改善孩子的問題要從飲食、運動、營養補充、行為及管教入手。

延伸閱讀:脊科專科Diplomate of American Chiropractic Neurology Board (DACNB)的研究理論與兒童發展障礙:過度活躍徵狀隨成長而有不同的問題?徵狀會自行消失嗎?
http://www.doctorlee.com.hk/N01h_Blog_Nurse.htm



認識自閉症(Autism)/專注力不足 (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過度活躍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發展遲緩 ( Developmental delay )/兒童腦脊發展(Child Chiropractic Brain )





2018年8月16日星期四

頑皮好動還是管教不當?

 頑皮好動還是管教不當?


過往經驗中,很多父母經常面對以下的問題:

由出世,未滿月, 孩子寶每日只睡6-7個鐘,或是段段續續睡覺,父母要輪流通宵湊寶寶;永遠最遲睡覺,最早起身。每次換尿布好像一場戰爭,孩子永遠手腳動不停。
早上起來,孩子己呈現忙碌狀態,爬來爬去,又或是走來走去,手腳動不停。孩子精力充沛,自幼童期已不用午睡,每晚等爸爸夜班回來後才上床就寢,往往深夜12時才睡覺,但第二天早上7時許起床卻依然精神奕奕 。

孩子在讀幼稚園的時候,經常被老師投訴常發脾氣,不守秩序,在課室走來走去,唯一可專心的事情大概只有看電視。父母們或許以為孩子年紀小,頑皮好動,升上小學會有改善。但是升上小學後,情況可能更嚴重,與其他孩子爭吵,不合群甚至打架,成為班上麻煩人,又或稱為小霸王。其父母們也被親友怪責沒有好好管教孩子,令不少父母感到很難受。或許,許多父母抱怨,本來是性情溫順的,性情亦大轉變,成為打罵孩子的父母。

在家做功課時,經常坐不定,寫沒有兩個字,就玩手指鉛筆,又或是經常離開坐位去廁所或喝水。往往3-4小時也做不完功課。

這些孩子每天受到的是老師的批評、家長的指責、同學的不滿,家庭氣氛緊張,可是為何有這些問題呢?很多家長四處尋求原因,但一直找不到一個好的答案。只得出「頑皮」、「好動」或標籤為過度活躍/AD/HD

其實,當中並不是家長管教不當的問題,孩子們的行為問題是左右腦不能同步協調運作,影響左右腦分配及整合資訊的能力,使腦部無法整體合作,繼而出現以上的情況。

坐不定,不專心並不是孩子頑皮,又或是缺乏管教。家長們別再為他們貼上標籤,也別再認為只有藥物才可改善他們的徵狀。這些徵狀明顯程度不一,其實問題的癥結在於腦部在正常的大腦裡,每個腦區域都能正常運作,亦能連接不同大腦區域,訊息能夠緊密交融,使左右腦能和諧運作。但是,他們的腦區域功能無法保持協調,妨礙分配和整合資訊的能力,這樣的腦就變成功能性失聯或不協調。


造成他們不能抑制行為抗拒分心及衝動等問題,但徵狀的多少、嚴重性及不協調的程度,則涉及不同腦區域的影響性和嚴重性有關。

認識自閉症(Autism)/專注力不足 (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發展遲緩 ( Developmental delay )

2018年6月29日星期五

小朋友能專心打機及玩電腦,不代表無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的問題!!


小朋友能專心打機及玩電腦,不代表無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的問題!!



打機成癮問題近年備受醫學界關注,不少家長都擔心子女的健康受影響。世界衞生組織(WHO)計劃將於明年發表的第十一版診斷手冊「國際疾病分類」(ICD)中,首度加入「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意味打機成癮或將正式成為精神健康疾病的一種。


確診患有「電玩成癮」者,是在個人、家庭、社會、教育、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領域已面臨重大傷害,且至少持續一年。如果症狀嚴重,確診前的觀察期也可縮短。此外,「電玩成癮」不限於與電玩相關的健康問題,還包括身體活動不足、飲食不健康、視力或聽力問題、肌肉骨骼問題、睡眠不足以及社會心理功能問題等。


小朋友可以長時間打機、看電視、玩i-Phone,是因為他們受到畫面快速閃動的刺激,因而作出定點式的專注,這不需要花太多的投入,因此不能稱為專心。
過分追求感官刺激!

電子產品屏幕畫面轉動迅速,刺激AD/HD小孩暫時專注電玩的畫面變化,這只是感官刺激,大腦唯一的活動就是控制視覺和運動區域,額葉完全沒有活動跡象。但長久會形成他們慣於面對不停郁動的畫面,「在安靜的課堂他們就會不習慣,好易周身郁或撩同學說話。」這種玩樂的專注模式與上課專心聽老師授課的模式有所不同。小朋友能專心打機及玩電腦是眼睛、手指與快速的光影變化的互動模式,很多遊戲只著重即時和快速反應,這樣會減弱前額葉思考分析、控制衝動及慾望的能力,長遠形成容易衝動、欠缺耐性、不顧後果的問題。相反,上堂模式是思考、認知、思維、溝通、觀察、語意表達、情感交流和互動方式。
大腦遲鈍?

多項脊科專科研究顯示,兒童坐著看電視而不走動,這會導致脊椎附近有助於維持良好姿勢和步態的姿勢抗重力肌肉萎縮,亦會減少肌肉張力,繼而減少對大腦的刺激(尤其是額葉) 。大約十多年前,美國小兒科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就已建議 : 兩歲以下的幼兒不應該看有關看電視。最近亦有很多研究發現指出,學齡前兒童每多花一個小時坐在電視機前,日後發生發展障礙的風險就增加10%

李醫生給家長的信 1 - 打機與大腦 (doctorlee.com.hk)


延伸閱讀:(1)

電子產品幼兒越玩越曳

http://hkchiropracticneurologycenter.blogspot.com/2014/05/blog-post.html

延伸閱讀:(2)
「電子奶嘴」毒害幼童
http://hkchiropracticneurologycenter.blogspot.com/2014/03/blog-post_27.html

延伸閱讀:(3)
「電子奶嘴」影響語言發展
http://hkchiropracticneurologycenter.blogspot.com/2017/07/blog-post.html

延伸閱讀:(4)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http://www.doctorlee.com.hk/A01_Child01.htm


認識自閉症(Autism)/專注力不足 (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發展遲緩 ( Developmental delay )

2018年5月25日星期五

孩子要拖拖拉拉?三催四請先肯做功課? 是「發白日夢」、「懶散」、「不專心」、「學習緩慢」、 「無記性 」? 到底是哪裡出問題了呢?


孩子要拖拖拉拉?三催四請先肯做功課?
「發白日夢」、「懶散」、「不專心」、「學習緩慢」、 「無記性 」?
到底是哪裡出問題了呢?


常聽到:「每晚做功課慢如蝸牛,不到12時也不能把功課做完;他常被同學取笑為蠢鈍兒或懶惰,考試成績則一年不及一年;每日的功課,沒有人在旁邊盯著,就動也不動,一定要媽媽陪著才行。媽媽只好坐在書桌旁邊,盯著孩子做功課,結果常常弄至火冒三丈。部分家長更甚是手執衣架在旁督導下才勉強完成的;看似很乖很勤力,坐定定寸步不離地做功課,但做足幾個鐘亦未完成;他們常發呆、容易迷糊、動作緩慢而且遲鈍,坐在桌前時,經常無「腰骨」似的,又或是他們沒辦法和其他孩子一樣迅速而正確地處理資訊,當老師給口頭或甚至寫下指示時,他們很難了解該做什麼而且常做錯。每次默書或考試,讀了很多次也記不了,他們常被標籤為懶惰,愚笨和無用的學生。」為甚麼呢?

過濾內外在的干擾能力欠佳?容易分心?

從大腦解讀分析中,專注能力是與額葉發展有關,它負責高等學習和思考所需的技能,如:注意力、集中不分心、轉移能力和過濾內外在的干擾能力。例如:街上車聲、冷氣機的聲、走廊傳出的腳步聲。若左右腦發展不平衡,孩子們往往因一個聲音、觸感或影像,都會讓他們分心。額葉區域功能不佳,就無法過濾不重要的聲響及景象,不能將平靜的訊息傳送到感覺區域,使他們很難忽略環境中的聲響及景象。對於細小的聲音、刺激過度敏感,無法隔絕外在刺激,因而出現分心的情況出現。

反射動作不佳?不喜愛寫字?坐姿差?坐不定,周身郁,是「頸部張力反射」的問題?
孩子總是用怪異的姿勢做功課,無「腰骨」,總愛倚著、伏著或坐著物件、站著及各式各樣的方式來做功課,。其實,可能不是孩子不認真,而是「頸部張力反射」的問題,導致「姿勢控制」出問題。

因此,對孩子來說,專心是件很困難的事,他們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原因是大腦不能同步協調運作,影響左右腦分配及整合資訊的能力,使腦部無法整體合作。大腦同步的機制是我們所有思想、行為、情緒和生命功能維持的基礎。左右腦對認識、面對及回應這個世界有不同職責,每一個區域對外來刺激的反應都有不同。因此,兒童表現出不同的問題/徵狀,是取決於腦部受影響的區域。

延伸閱讀(1):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主要可分為3大徵狀:
http://www.doctorlee.com.hk/A01_Child01.htm

伸閱讀(2):大腦功能與學習的關係: 為何孩子的成績每況愈下?
http://www.doctorlee.com.hk/N01m_Blog_Nurse.htm
認識自閉症(Autism)/專注力不足 (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發展遲緩 ( Developmental delay )/兒童腦脊發展(Child Chiropractic Brain )


2018年5月14日星期一

藥物能解決過度活躍、不專心及學習問題嗎?


「聰明藥」?
藥物能解決過度活躍、不專心及學習問題嗎?



考試期又到了,有家長將過度活躍症藥物當作「聰明藥」,要求醫生開藥給小朋友服用。想小朋友專注力好、學習吸收得快,絕非胡亂服藥。

藥物並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源!

在研究中,只靠藥物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的根源。好像用藥物處理問題 (現今解決過動孩子常用的治療方法) ,當藥效過了,徵狀很快會出現。從功能性腦神經Functional Neurology / Chiropractic Neurology分析,每一種發展問題都是很複雜的,往往涉及腦部不同的區域。

正常的腦部運作如同一間大公司,它有不同的部門共同合作,它們全都是透過通訊系統來傳遞資料和訊息。而患有發展問題的孩子們,他們的大腦好比一間大公司的某些部門沒有過通訊系,令他們無法傳遞資料和訊息。他們的問題取決於哪個區域受到影響,因此徵狀及問題往往變異性很大。相對地,即使通訊系統正常也無法運作正常,某些部門運作正常,但另一個部門運作不佳,亦會影響運作。

大腦同步的機制是我們所有思想、行為、情緒和生命功能維持的基礎。左右腦對認識、面對及回應這個世界有不同職責,每一個區域對外來刺激的反應都有不同。因此,兒童表現出不同的問題/徵狀,是取決於腦部受影響的區域。

正常的腦部運作如同電腦一樣:要讓電腦有效率地執行程式,它就必須具備完善的硬體條件,要有充足的記憶體、磁碟空間和處理速度,在一部舊電腦上安裝複雜的程式是行不通的。很多患有兒童發展障礙如專注力不足 (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自閉症 ( Autism) 是因為前額葉皮質區( Frontal Lobe )活動低落,導致大腦缺乏足夠的記憶體、磁碟空間和處理速度,所以為了提升執行效率,我們必須讓硬體(大腦)的功能達到最佳化。

大腦發展由低至高,越高層次其功能就越複雜,大腦發展依靠有健全的低層部份,高層的功能才能發揮的。因此,腦幹有如地基,若基礎發展不好,高層的功能亦受影響。所以,要改善腦幹的功能,才能進一步改善較高層次的大腦功能。

大腦功能弱的區域,可以經由學習、刺激、強化、平衡,使兩區域重新產生聯繫恢復正常功能。修正問題的方法是解決不協調的現象,並非治療症狀,使大腦能同步運作。因此,要解決及改善孩子的問題要從飲食、運動、營養補充、行為及管教入手。

延伸閱讀:脊科專科Diplomate of American Chiropractic Neurology Board (DACNB)的研究理論與兒童發展障礙:過度活躍徵狀隨成長而有不同的問題?徵狀會自行消失嗎?
http://www.doctorlee.com.hk/N01h_Blog_Nurse.htm


認識自閉症(Autism)/專注力不足 (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發展遲緩 ( Developmental delay )/兒童腦脊發展(Child Chiropractic Brain )